时间:2023-04-13 19:06:06 | 浏览:303
记者 杜晓丹 钟建军
蜜蜂采蜜离不开鲜花,养蜂人雇着货车满载一箱箱蜜蜂追赶花期,居无定所、四处漂泊是他们的真实写照。
每年槐花飘香时,在烟台市芝罘区娄子山下,总能看到来自浙江的养蜂人毛雪林和他妻子吴月琴忙碌的身影。
从1992年起,每年5月,夫妻俩都会来到烟台追花采蜜,30年从未间断······
槐树花开
就像是一种约定
有人说,这是最甜蜜的工作,追逐花季,收获琼浆;有人说,这是最辛苦的工作,四处奔波,居无定所。哪里的鲜花盛开,哪里就是养蜂人的家,追花逐蜜是养蜂人的常态。
5月,烟台槐花盛开,毛雪林和妻子已经准时到达烟台市芝罘区娄子山脚下。13日,记者来到娄子山下,阵阵槐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;无数蜜蜂发出“嗡嗡”的声音;前来买蜂蜜的市民,挤满了毛雪林的帐篷。
“我们4月份出来的,先去栖霞采的苹果蜜。”毛雪林说,他们提前向当地镇政府报备后,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协助下,他们顺利来到栖霞市采苹果蜜。
“5月1日晚上8点多,我们又从栖霞市来到了芝罘区娄子山。支好帐篷,收拾完东西,已经凌晨2点多了,第二天早上6点又起床摆好蜂箱。”毛雪林说,这几天他们开始摇蜜了,上午取蜂王浆,下午摇蜜,非常忙碌。
据毛雪林讲述,每年3月份开始,他们在浙江老家采油菜花蜜,4月中旬到栖霞市采苹果花蜜,5月初到烟台,一直待到10月初再回老家。
“烟台槐花开了,就像是约定一样,我们就要到这里来。”从1992年起,每年5月,毛雪林与妻子都会来烟台采槐花蜜,30年从未间断。
开花就有蜜
今年是丰收年
在毛雪林看来,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,“今年槐花开得好,可以说开花就有蜜,槐花蜜品质很好。”
下午2点,毛雪林将取蜜刀、蜂帚、摇蜜机、蜜桶等摇蜜用的工具拿到蜂箱旁,准备开始摇蜜。他带上防蜇帽,点燃香,揭开箱盖熏了熏,“这样就把蜜蜂熏到下面去了。”毛雪林说着提出蜜脾,迅速将蜜蜂抖落在箱内,然后用蜂帚将未抖落的蜜蜂扫掉。
“这段时间温度低,直到现在才摇蜜,蜜蜂已经把蜜脾封起来了,这样的蜜很厚,很成熟了。”毛雪林用取蜜刀削下蜜房盖。这时,亮晶晶、厚厚的蜂蜜露了出来。吴月琴接过蜜脾放在摇蜜机内,开始摇蜜。
随着摇蜜机转动,蜂蜜像一根根金线不断被摇出来,裹着槐花香的蜜香随之飘来。
大概积累到五十来斤蜂蜜后,毛雪林便把摇出来的蜂蜜倒在过滤网上去掉异物,纯正的槐花蜜就可以装瓶售卖了。
摇蜜的时候,要在蜂箱中间来回穿梭,将蜜脾从蜂箱中取出,他们经常会被蜜蜂蜇伤。“我每天都被蜜蜂叮,已经习惯了。”毛雪林笑着说。
“今年不错,第一批槐花蜜摇了1000多斤,烟台人也都很喜欢槐花蜜。”预计到今年能有个好收成,这让毛雪林和妻子乐得合不拢嘴。
毛雪林说,养蜂这个行业是看天吃饭,最怕开花季遇到大风大雨天,蜜蜂憋在蜂箱里飞不出去,花粉被雨水冲走,忙活一年可能挣不了几个钱。
最初每年只待20多天
如今常驻五六个月
“当年来的时候都叫我‘小毛’,现在都叫‘老毛’了。”毛雪林打趣地说,30年时间过得真快,最初在烟台只待20多天,如今他们每年都在烟台常驻五六个月。
为何在烟台待这么久?毛雪林笑着说,“来烟台次数多了,喜欢上了这里,在这里很舒服。”
以前他们还会继续北上追花采蜜,从2003年开始,毛雪林和妻子选择在烟台常驻。毛雪林称,“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好,山上的树变多了,有野生枣树有荆条树,不用到处跑就能采到各式各样的蜂蜜。”
另外,在外漂泊的生活,对毛雪林夫妇来说,搬家是最麻烦的,每次搬家时,他们需要提前两天开始打包整理生活起居用品、养蜂和摇蜜的工具等。“一共120个蜂箱,一次挑2箱,有150斤重,快60岁的人了,搬一次家特别累。”57岁的毛雪林说,年龄大了不爱折腾。
“这些年烟台变化特别大,每年都有新变化。”毛雪林感慨地说,刚来烟台时,红旗路还没修好,现在道路四通八达,多了很多隧道,“以前的娄子山很偏僻,你看现在,周边建起了这么多新小区。”吴月琴则说:“感觉烟台和老家的气候差不多,用水、用电、买菜很方便。”
如今,他们也慢慢习惯了烟台的生活,毛雪林说他以前只吃米饭,现在也会吃馒头,偶尔还会去买些新鲜海鲜。
“每到10月份回家的时候,都舍不得走。”正在割蜂蜜的毛雪林说,“每年都来烟台待半年时间,我们已把烟台当成了第二个故乡。”
养蜂技艺乏人传承
无法割舍的“甜蜜约定”
现在,毛雪林家族里,亲戚们因干不动了、照顾孙子等各种各样的原因,不再从事养蜂这个行业,只剩下他们一家还在坚守。毛雪林担忧地说,“老一届养蜂人退出后,后辈也没有传承养蜂这门技艺,今后养蜂人会越来越少,甚至消失。”
“养蜂说简单很简单,说难也很难,得需要经验。”毛雪林分析说,四处漂泊常年不回家太辛苦,年轻人可能有的尝试过,赚钱不稳定有时候还赔钱,年轻人不愿意干。
刚来烟台采蜜时,大女儿只有2个月大,如今毛雪林的女儿也当了妈妈。他们夫妻常年在外跑,孩子成了留守儿童,由老人帮忙照看,这让毛雪林对儿女很是愧疚,“好在我们的儿女现在都长大了,成家立业了。”
“我们应该是最后一代养蜂人了。”吴月琴说,遇到刮大风和下雨天,帐篷会漏水,还有可能被风刮走。除了身体上的劳累,养蜂人还要承受精神上的孤独。
“我们第一年刚出来时,婆婆6月份去世了,一个月以后我们才收到家里来信。家里老人和孩子有点什么事,我们都不在身边,很担心。”吴月琴无奈地说,“现在好了,都有智能手机,能随时打电话,和家人视频。”
对于今后,毛雪林已经有所计划,“养蜂也这么多年了,计划是一直干下去,到干不动为止。”
毛雪林夫妻来烟台采蜜30年,已与许多顾客处成朋友。
“大姐这一年还好吧?女儿在家吧?” 吴月琴一边摇蜜一边和前来购买蜂蜜的吕女士唠起了家常。吕女士说,30年来,每年都过来买蜂蜜,女儿小的时候经常跟着她过来,与吴月琴也很熟悉,现在女儿也40多岁了。
像吕女士这样的“老主顾”还有很多。
虽然辛劳,但这份“甜蜜事业”中,总有一种感情的牵绊,让毛雪林夫妇无法割舍,与烟台的“甜蜜约定”还会继续。
很多新养蜂的朋友都会有一个疑问,那就是要怎么样才能养好中蜂?蜂部落在开始写文章以来,一直在与很多朋友交流,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了种种养蜂问题,实话说,我们很多新养蜂的朋友们的想法想要养好中蜂是不可能的。根据蜂部落长期以来与很多网友的交流,蜂部
蜜蜂采花酿蜜,一直被人们视作辛勤的劳动者而赞美。每一只工蜂都各司其职,一直到累死为止。蜜蜂为什么会如此勤劳呢?有些人会认为是养蜂人剥削压迫所致。在蜜源花开流蜜量大的时候,工蜂忙碌采集,养蜂人也会忙着取蜜。只要蜂巢里蜜存满了,养蜂人就会取出来
说到蜂王浆大家都知道,这是一种产量特别少的蜂产品,记得小时候村里养蜂的一年也产不了几十斤蜂王浆,再加上它的营养价值、滋补价值极高,无论是美容养颜还是抗衰防老样样精通,因此蜂王浆的价格要比其它蜂产品贵不少。很多小伙伴可能发现了,近年来村里的养
养蜂的朋友可能比较了解“脾”,蜜蜂都是以脾做单位的,我们经常会听到养蜂人说“脾蜂”,但可能有些朋友并不知道养蜂人常说的“脾”究竟是什么?为何一定要以“脾”作为蜜蜂的数量单位?养蜂人常说的脾又究竟是什么,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养蜂人常说
8月26日,重庆武隆区中午气温达到40℃,养蜂人李廷模的蜂箱已经转移到海拔近1200米的白马山上,但他还是发现山坡上的五倍子树成片地枯萎了。数百万只蜜蜂躲进蜂箱里,炎热包裹的丛林静悄悄。蜂业专家介绍,气温达到40℃,蜜蜂会基本停止采蜜,也会
导读:工蜂的寿命其实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,从二十多天到几个月不等,主要与工蜂的工作强度有关,其实想要延长工蜂的寿命在蜜蜂养殖的过程中是普遍使用的,只是很多养蜂人没有采用现代化的养殖方式,并不知道如何延长蜜蜂寿命,而活框养殖的蜜蜂,几乎每年都
来源:新华网8月21日,在五倍子养蜂基地,张介平(右)和养蜂工人在查看蜂巢。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的张介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养蜂能人,他16岁就开始学习养蜂。2011年,张介平在龙潭河镇云朝村的高山上建立了五倍子养蜂基地。经过多年发展,目前,
导读:怎样让蜜蜂产蜂多的蜂蜜的问题,蜂部落认为可以根据蜜蜂的特点,满足蜜蜂多采蜜的要求,这样不难让蜜蜂多采蜜。从蜜蜂的角度来说从蜜蜂的角度来说,蜜蜂是有需求的,在这里蜂部落认为这里蜜蜂有两个需求,一是蜂多、二是蜜源充足气候好。第一:蜂多想要
由于蜂王浆特殊的营养价值和稀缺性,相对来说在所有蜂产品中算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蜂产品,不但国外大量需要,我国的很多人群也需要,所以很多商家为了销售蜂王浆也是使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,但是很多办法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,看起来很不错,但是对于专业的养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