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2-10-04 13:14:59 | 浏览:618
海洋牧场综合平台“耕海一号”落户烟台。
烟台港一角。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 供图
本报记者 王晶
近日,山东省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“十四五”时期烟台建设海洋经济大市的重点任务和举措。记者从会上获悉,到2025年,烟台力争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,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%,建成国内一流的海洋经济大市。
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李传强表示,“十四五”时期,烟台市将更加注重经略海洋,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,加强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,提升海洋产业结构层次。
在海洋产业空间布局上,烟台市将突出“一核”引领、“两翼”突破、“七湾”联动。“一核”是指以烟台市城区为空间载体,集中布局新产业、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模式等“四新”经济,兼顾海洋科教服务、滨海文化旅游、港口航运服务等海洋服务业,统筹建设烟台海洋高质量发展核心区。
“两翼”是指以黄海丁字湾沿岸和渤海莱州湾沿岸为两翼,通过陆海联动、双向拓展构建全市沿海海洋经济带,对接胶东经济圈及环渤海经济圈建设,形成“核心带动、双向突破、两翼齐飞”的烟台海岸带发展格局,促进全市陆海经济协同发展。
“七湾”是指联动以芝罘湾、套子湾、龙口湾、四十里湾、蓬莱湾、太平湾、丁字湾7个海湾为主要空间载体,以临港产业基地和现代产业园区建设为核心,突出湾岛集聚、海陆一体,大力发展湾区经济,围绕现代渔业、海洋旅游、港口物流、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、海洋化工等重点海洋产业发展,构建南北海岸互通、东西湾区互动、海陆产业互补的陆海发展新格局。
据介绍,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,烟台市将实施“六个突破”行动。
突破发展现代渔业。到2025年,全市水产苗种年育苗量达到3600亿单位,水产品总产量保持在160万吨,省级以上海洋牧场数量达到60处,海洋牧场建设面积达到200万亩。
突破发展海工装备和制造业。到2025年,全市海洋工程装备和船舶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家,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处。
突破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。到2025年,全市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总产值达到260亿元,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28家。
突破发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业。到2025年,全市海水淡化能力达到日产50万吨以上,建成山东乃至全国最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全产业链。
突破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。到2025年,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,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00万标箱。
突破发展滨海旅游业。到2025年,预计全市国内外游客接待量达到1.4亿人次,实现旅游总收入超1800亿元,争创国家级度假区、产业融合示范区2处以上,旅游品质、旅游业态、入境旅游实现新突破。
据李传强介绍,“十四五”期间,烟台市将坚决贯彻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五大发展理念,破解海洋经济发展难题。
在创新发展方面,烟台市将实施蓝色人才集聚工程,落实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。推进“蓝色种业硅谷”建设,优化海洋科技成果交易市场运行机制,推进烟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,加快搭建全市智慧海洋大数据平台。吸引知名涉海科研院所、研发机构落户烟台。到2025年,力争省级及以上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达到35家,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0家,培育一批“专精特新”和“小巨人”企业。
在协调发展方面,烟台市将以港口物流服务设施建设为基础,重点建设临港特色产业园区,以港聚产、以产兴城、以城促港,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。以提升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为方向,加强海洋经济信息化建设水平,建立健全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体系。以海域空间科学管理为方向,完善海域空间规划、海洋生态红线管理、海域海岛资源有偿使用等制度,全面推进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出让管理工作。
在绿色发展方面,烟台市将推动海洋资源与海域空间高效利用,探索绿色海洋产业新业态。到2025年,力争海洋保护区管理机制基本建立,海洋保护区占管辖海域面积比重超过20%,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40%,海水水质功能区达标率100%。
在开放发展方面,烟台市将探索海洋对外开放新模式,实现内外协调发展。到2025年,力争中国(山东)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,中韩(烟台)产业园建设快速推进,涉海外商投资比例超过25%,尽快形成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宽领域的区域海洋经济合作新格局。
在共享发展方面,烟台市将以改善民生为导向,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,推进陆海统筹、河海共治、设施共建、环境共管、成果共享。以陆地经济发展为支撑、以海岛特色产业培育为导向、以海岛生态保护为重点,引导陆地与海岛产业互动、基础设施互联、生态环境互保,实现岛陆一体化协同发展。以重点项目为抓手,启动实施近百项海洋领域重点工程项目,让海洋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民众。
海洋是生命的摇篮、资源的宝库,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“蓝色粮仓”。记者从会上获悉,到2022年,烟台市力争各类海洋牧场总面积突破150万亩,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45处,其中国家级22处。到2025年,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60处,其中国家级30处。
打造“蓝色粮仓”,离不开科技支撑。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副局长孙成列表示,该局将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深化合作,尽快突破人工鱼礁建造及布放、深远海增养殖新品系选育等关键技术,加快在病害防控、智能化网箱设备研发等方面的成果转化。积极拓展海洋牧场的平台功能,融入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清洁能源、5G通信、大数据等技术,搭建海洋综合管理大数据平台,推动在烟台建设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和海洋牧场大数据中心,构建海洋牧场综合立体观测、渔业技术远程服务等信息系统,打造“智慧海洋牧场”。
同时,烟台市还将充分发挥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引领作用,支持海洋牧场同文旅、体育产业深度融合,探索创建海洋牧场国家A级旅游景区,开展休闲海钓俱乐部运营试点,打造海上“田园综合体”。探索海洋牧场与新能源产业跨界融合,推进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试点示范,打造“海上粮仓+蓝色能源”新模式。加大金融扶持力度,探索采用海洋产业基金、企业上市融资等新型金融手段,探索试点海洋牧场保险以奖代补政策,将海洋牧场纳入财政补贴保障范围。积极引入资金雄厚、运营规范的大型企业,形成多元化、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。
孙成列表示,建设海洋牧场,必须严守生态底线。该局将把环境承载力作为硬约束,做好传统渔业“减法”和生态修复“加法”,科学开展海洋牧场本底调查和生态评估,加大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产卵场、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的保护管理,适度实施人工鱼礁和增殖苗种投放,推广鱼、贝、藻、参立体生态高效养殖模式,搭建海产品电商营销体系和网上展厅,帮助海洋牧场培育更多绿色“优品”。
涪城:实施“三千工程” 建设“四个强区” 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指出,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必须把握“四个发展定位”、聚焦“四个主攻方向”、深入实施“八大行动”。围绕全会精神,涪城区提出要通过实施“三千工程
(原标题:【擂响春天的战鼓⑨】 武胜: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 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有序) 3月31日下午,全市项目攻坚年暨优化“两个环境”大会第九站,与会人员来到了武胜县,分别观摩了重庆合川·四川武胜共建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、燕赵保温材料产业园项
向人民报告特别策划《向人民报告》:温州鹿城区委书记姜景峰说,鹿城将继续推进“大建大美”蓝图建设,以改革促发展,争当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排头兵。 鹿城区委书记姜景峰说,今年上半年,鹿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.5%,高于温州全市0.3个百分点、全省1
红旗区法治宣传现场红旗区专职人民调解员在调解矛盾纠纷□韩珍珍 李孟珊 文 新乡市红旗区政府供图红旗之红,在于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清新的时代风尚,新乡红旗人民谦和善良、诚实厚道的优良传统,使每个踏上这片土地的人都能感受到欣欣向荣的生机和宾至如归的
映象网讯(大象新闻记者 宋明增)清丰县委副书记、县长赵丹主持召开清丰县2022年省市重点暨“三个一批”项目建设推进会,听取2022年省市重点暨“三个一批”项目建设总体进展情况,前四期“签约一批”项目进展情况及第五期谋划情况汇报,并就下一步工
莒县,为山东省日照市下辖县。在地理位置上,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、日照市西部,东经118°35′~119°06′,北纬35°19′~36°02′,隶属于日照市。东临日照东港区、五莲县,西界沂水县、沂南县,北接诸城市,南毗莒南县。并且,莒县和菏泽
齐鲁网·闪电新闻1月11日讯 1月11日上午,日照市莒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莒县人民会堂召开,县委副书记、县长费立志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报告。报告中指出,2020年,莒县坚定不移振兴工业,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。坚持振兴工业“
5月8日,承德市长王亚军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议,就城建项目实施及谋划情况进行安排部署。王亚军指出,城建项目代表着承德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,事关民生福祉和高质量发展。要立足承德实际,紧扣“三区两城”发展定位,以更高站位抓好城市发展,做到高标准规划
聚焦建设“四宜”上党蹚出转型发展新路——访上党区委书记张驰“上党区作为长治‘一城四区’的重要组成部分,将紧紧围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,聚焦建设‘四宜’上党,坚定信心、锐意进取、狠抓落实。”日前,上党区委书记张驰接受记者专访,就
11月25日午后,建筑材料板块延续此前的强势,截至发稿,四川金顶、青松建化涨停,上峰水泥大涨逾8%,华新水泥、天山股份、四川双马、祁连山等多余纷纷跟涨。消息面上,工信部25日公布前三季度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,1-9月,建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